謝國器

於官、民社會事業的投入

謝國器於官、民社會事業的投入

昭和5年(1930),原基隆市協議會員周碧辭職後由政府改任謝國器,[1]8月時已任基隆市町委員謝國器參與市衛批判研究會。[2]12月30日基隆市議員重新任命,謝國器與野口有國、山內小藤二、須藤潔、小川直馬、古山昌雄、吉岡鶴吉、辰已宗太郎、今圖德藏、明比實平、林準二、吳百川、王塗盛、顏欽賢等人同受任命。[3]昭和7年(1932)1月22日,謝國器於基隆市協議會市新廳舍參與市議會開會,由吉富議長指名,謝國器與今岡德之加入議事。[4]

謝國器亦參與基隆助成會的發起。昭和6年(1931)9月9日,謝國器於基隆公會堂參加基隆助成會發會式及演講,由會長吉富市長指名副會長和評議員,謝國器與顏國年、近江時五郎、許梓桑、久恒忠治、石坂莊作、潘榮春、野口有國等人同為評議員。而後的演講內容為歐美的社會事業發展。[5]昭和10年(1935),基隆勸業協會創立總會、決定會則、昭和10年度預算、協議執行預算、當前業務及會長指名役員。謝國器為役員之一。業務有商品採辦及販賣斡旋、宣傳、調查、講習會研究、獎勵、會報發行、博覽會出品等。[6]

基隆同風會於大正3年(1914)成立,為官方命令成立之教化組織,謝國器正好參與了轉型為民間主動支持之組織。昭和5年(1930),基隆市本島人許梓桑、潘榮春、謝國器等10名發起實業團體,於基隆同風會新館開會。許氏指出因為其它樞要都市皆有各種實團體,基隆卻無因而發案創設。[7]昭和11年(1936)5月3日,基隆總商會總會在基隆同風會館舉辦定期會長及役員改選,許梓桑當選會長。委員選任,謝國器與鄭振芳任副會長。周石金提議夜市開辦研究,各商店要在騎樓下開市,需由警察當局許可。高砂公園整理另外研究。張福進提議基隆神社當年祭典,此祭典前辦大拍賣之事。[8]

昭和7年(1932)3月28日,謝國器參與基隆同風會役員會討論該會存廢問題。會長許梓桑、多喜市教育課長臨席、潘榮春、王塗盛、謝國器等地方要人二十多位出席。該會創立於大正3年(1914),對於風俗改良成績可觀,尤其以喪葬祭儀改良,並推廣國語普及、幼稚園經營及其它教化事業顯著。然由於法令改變大正14年州訓令第18號廢止同風會,而有此議。出席者皆同意同風會應存續,唯是否改名需另任委員研究決定,許會長指名潘榮春、王塗盛、謝國器、顏欽賢、張士文、蔡慶雲、林双輝、李慶紅、簡萬火及何鵬緒10位委員。[9]昭和9年(1934),因應大正天皇祭國旗揭持各處,基隆同風會評議員會決議設置國旗揚揚巡視委員,購入廉價國旗供市民揭持。巡視委員有:許梓桑、何鵬、顔欽賢、王塗盛、陳杰、張士文、陳戇趖、簡烏、蔡慶雲、張福進、黃樹水、謝國器、林應時、林双輝、楊阿壽、塗川河等人。[10]

謝國器為基隆市壽公學校家長會會員之一,與其他會員都認為因基隆為重要口岸,因與華通商之需漢文不可廢,支持漢文科的學校教育。昭和9年(1934),基隆市壽公學校開保護者會役員會(家長會),會長顏國年,役員三十餘名出席。因支出費用增多,決議加徵5錢。另,潘榮春提議由於與中華及滿洲有貿易往來,因此漢文科存置,李天章、謝國器等人贊成。議畢至凌峰閣旗亭開教員慰勞會。[11]

參考文獻

[1] 〈基隆市協議會員周碧氏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0年1月22日,日刊,版次04。

[2]〈混亂後に漸く 實狀を調查に決定 基隆巿町委員の巿衞生請負 に對する批判研究會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0年8月27日,日刊,版次07。

[3] 〈基隆市議員 重新任命 新任者七名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0年12月30日,日刊,版次04。

[4]〈基隆市協議會 二十二日起開會 有主以手當贈滿洲軍者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2年1月24日,版次04。

[5]〈基隆助成會擧發會式兼講演會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1年9月12日,日刊,版次04。

[6]〈基隆勸業協會創立總會 決定會則等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5年5月15日,版次04。

[7]〈基隆市本島商人 籌設實業團體 開發起人會磋商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0年9月4日,日刊,版次04。

[8]〈基隆總商會總會會長及諸役員改選 將積極的圖商業繁榮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6年5月6日,版次04。

[9]〈基隆同風會問題 役員會決議存置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2年4月1日,版次08。

[10]〈基隆/巡視揭揚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4年12月26日,版次04。

[11]〈壽公保護者役員會 希望漢文科存置 竝議會費加徵五錢〉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,1934年5月20日,版次08。